近年来,东北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,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,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增强发展新动能。 东北科教资源富集,拥有的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吉林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等一批“重量级”高校院所,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。 今年6月,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研制的我国首颗平板式新体制通信试验卫星“龙江三号”发射成功,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。 辽宁深入实施“兴辽英才计划”,2022年“带土移植”高水平人才团队238个。吉林实现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,高端人才连续两年进大于出。黑龙江去年出台人才振兴60条,一年来引进高端人才数量为前6年总和的5.8倍。 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,塑造新优势。 内蒙古赤峰市,正在全力打造千亿级冶金产业集群。 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应用新技术,能耗水平降到国家铜冶炼综合能耗标准的三分之一,入选2022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“领跑者”企业名单。“去年公司研发支出近1500万元,今年将超1700万元。”公司副总经理鲁玉良说。 前三季度,黑龙江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3.9%,制造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转变。 厚植新兴产业基础,竞逐新赛道。 沈阳微控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,解决了行业“卡脖子”问题。有了这项技术,大自然忽强忽弱的风、明暗不定的光,就能变成稳定输出的“绿电”。 公司董事长张庆源说,今年公司手握订单10亿元,是去年销售额的40多倍。 碳纤维是国家战略性新材料。今年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个碳纤维产业链项目开工。“我们坚持产学研用和产业链一体化开发,突破了技术和市场壁垒。”公司副总经理孙小君说,其碳纤维原丝国内市场占有率逾90%。
|